中药里有一味神奇的存在,因具有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五味俱全而得名五味子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它的来源有两种,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 (Turcz.) 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.et Wils.的干燥成熟果实,前者称为“北五味子”,后者称为“南五味子”。
古代的名医名典都是怎么记载它的呢?
1. 药王孙思邈
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。遇夏月季夏之间,困乏无力,无气以动,与黄芪、人参、麦门冬,少加黄檗煎汤服,使人精神顿加,两足筋力涌出。生用。六月常服五味子,以益肺金之气,在上则滋源,在下则补肾。
2.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五味子,入补药熟用,入嗽药生用。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,辛苦入心而补肺,甘入中宫益脾胃。
3. 《本草衍义》
五味子,《本经》言温,今食之多致虚热,小儿益甚。《药性论》以谓除热气,《日华子》又谓暖水脏,又曰除烦热。后学至此多惑。今既用主治肺虚寒,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。补下药亦用之。入药生曝不去子。
4. 《注解伤寒论》
《内经》曰,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芍药、五味子之酸,以收逆气而安肺。
5. 《用药心法》
(五味子)收肺气,补气不足,升也。酸以收逆气,肺寒气逆,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。
6.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
五味子,今谓五味,实所未晓,以其大能收肺气,宜其有补肾之功,收肺气非除热乎?补肾非暖水脏乎?食之多致虚热,盖收肾之骤也,何惑之有?火热嗽必用之。
7. 《丹溪心法》
黄昏嗽者,是火气浮于肺,不宜用凉药,宜五味子、五倍子敛而降之。
8. 《本草汇编》
五味治喘嗽,须分南北。生津液止渴,润肺,补肾,劳嗽,宜用北者;风寒在肺,宜用南者。
9. 《本草经疏》
五味子主益气者,肺主诸气,酸能收,正入肺补肺,故益气也。其主咳逆上气者,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,酸以收之,摄气归元,则咳逆上气自除矣。劳伤赢瘦,补不足,强阴,益男子精。《别录》养五脏,除热,生阴中肌者,五味子专补肾,兼补五脏,肾藏精,精盛则阴强,收摄则真气归元,而丹田暖,腐熟水谷,蒸糟粕而化精微,则精自生,精生则阴长,故主如上诸疾也。
10. 《本草汇言》
五味子,敛气生津之药也。故《唐本草》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。凡气虚喘急,咳逆劳损,精神不足,脉势空虚,或劳伤阳气,肢体赢瘦,或虚气上乘,自汗频来,或精元耗竭,阴虚火炎,或亡阴亡阳,神散脉脱,以五味子治之,咸用其酸敛生津,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。然在上入肺,在下入肾,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,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。
上一篇: 旭煌生物蛇床子提取工艺流程
Copyright © 2008-2016 | 西安旭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8号橙仕空间1105室 邮箱:market@xuhuang.com 电话:177915806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