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亚籽简介
植物学身份:
奇亚籽是芡欧鼠尾草的种子。
这种植物属于唇形科,与薄荷、罗勒、鼠尾草等香草是近亲。
其学名为 Salvia hispanica L.。
原产地与历史:
原产于中美洲和墨西哥。
在古老的阿兹特克和玛雅文化中,它曾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。
在16世纪左右,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,其种植一度受到压制。
近年来,它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获得关注,成为一种流行的食品原料。
物理特性:
种子非常小,通常长约1-2毫米,宽约1毫米。
形状为椭圆形,表面光滑,带有光泽。
颜色多样,常见的有黑色、白色、灰色、深棕色,有时带有斑点或花纹(黑色和白色是最主要的商业品种)。
核心特性(遇水反应):
奇亚籽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是极强的吸水性。
当浸泡在液体(水、牛奶、果汁等)中时,种子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透明的凝胶状物质(主要由多糖构成)。
这个凝胶层可以使种子体积膨胀数倍(通常可达其干重的10-12倍),形成一种独特的、略带胶质的、类似西米或布丁的质地。
风味与口感:
干奇亚籽本身味道非常温和、中性,几乎无味,带有极微弱的坚果气息。
这种中性的味道使其很容易融入各种食物和饮料中,不会掩盖其他食材的风味。
吸水凝胶化后,口感变得滑润、略带胶质感。
现代应用:
由于其独特的凝胶化特性和中性风味,奇亚籽在现代厨房中用途广泛:
增稠剂/胶凝剂: 用于制作果酱、布丁、奶昔、饮料等,增加浓稠度和顺滑感。
质地改良: 添加到烘焙食品(面包、松饼、饼干)中增加湿润度和特殊口感;撒在酸奶、燕麦粥、沙拉上增加颗粒感和咀嚼感。
素食/纯素烹饪: 常用作鸡蛋替代品(奇亚籽胶混合水),用于粘合素食汉堡肉饼、蛋糕等。
直接食用: 可直接食用干种子(例如撒在食物上)或食用经过浸泡凝胶化后的种子。
奇亚籽作为一种植物种子,其干重主要由以下类型的营养物质构成:
常量营养素:
膳食纤维: 含量显著较高,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。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(特别是其遇水形成的凝胶状物质的主要成分)。
脂肪:
含有相当比例的植物性脂肪。
其脂肪组成中,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主导地位。
在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,α-亚麻酸是一种含量相对突出的类型(属于Omega-3脂肪酸家族)。
蛋白质: 含有植物性蛋白质,其含量在植物种子中属于相对较高水平。它包含多种氨基酸。
碳水化合物: 除膳食纤维外,也含有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,但总含量相对较低。
矿物质元素: 奇亚籽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,以下是一些含量相对较多的(以干重计):
钙
磷
镁
锰
也含有一定量的锌、铜、钾等元素。
维生素: 奇亚籽含有多种维生素,包括但不限于:
B族维生素(如硫胺素、烟酸、核黄素)
维生素E(主要形式为γ-生育酚)
其他植物性物质:
含有酚类化合物(包括一些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化合物,如绿原酸、咖啡酸等)。
含有植物甾醇。